2015年4月上演的日劇「Dr.倫太郎」是天才精神科醫生的故事。
十集的病患包括OL、老作家、藝妓、警察、舞蹈家、小孩,甚至醫生、院長以及政府發言人。
Dr.倫太郎的觀點是:「精神疾病並不是病,是心的個性。」
由此推論,你與我也都是有機會且沒把握的。
..........特別診療1 我最喜歡的喜劇演員說過..........
既然是精神科,總得拿些像樣的「金句」來提點病患與觀眾。
Dr.倫太郎沒有搬出難以下嚥的醫學理論。
用的哏是:「我最喜歡的喜劇演員這樣說過」。
葉子蒐集如下。有幾集沒有,不確定是葉子看漏了,還是真沒有。
01
「我喜歡聽名言,但討厭說名言的人。」
「忌妒都會披著正義的皮而來。」
02
「沙拉裡面70%是空氣,所以吃沙拉就像吃空氣一樣。」
「人生即妄想,我們都是妄想一族。」
03
「不能問太多,問太多的話對方就不說了。」
04
「人生是用來後悔的。」
05
「人生就像是一場賭博。」
「人人都立於孤獨之上,因為孤獨才拚命工作、拚命交友、拚命戀愛。」
07
「認生,是神賜予的優秀才能。」
(葉子註:自己這麼說,對方就會這麼認為,彼此有更好的互動)
10
「不能認為通過戀愛就可以得到幸福,幸福是另一回事。」
..........特別診療2 倫太郎的醫囑..........
當然,Dr.倫太郎有一套自己研發的囑咐給病患。
「不要再努力了!」是他跟一般人最不同的切入點。
因為現代人幾乎都努力過頭了,除了「不要再努力了!」也應該「不要勉強自己!」
可以「偶爾向他人撒嬌。」
務必「喜歡自己。」
Dr.倫太郎不只一次劃紅線的提示是「戀愛如同暫時性的精神疾病。」
............特別診療3 倫太郎的解痛學...........
關於內心的痛苦,Dr.倫太郎認為,就像握住冰塊,剛開始很痛、很痛,最後那些痛苦終究會化成水。
重點是:用你的體溫耐心度過。
關於左右為難的痛苦,Dr.倫太郎認為,就像手指被筷子夾住,務必去除(折斷)一邊,才能止痛。
重點是:思考並抉擇什麼才是對你最重要的。
............特別診療4 倫太郎的自療..........
始終掛著微笑的Dr.倫太郎是有些體悟的。
身為精神科醫生也有「心的個性」的困擾,治療方式就是找另一個精神科醫生。
別忘了「深呼吸,吐氣」這個放鬆秘訣。
別忘了找個信任的人,盡情釋放你的壓力與不滿!
..........特別診療5 倫太郎沒說的事..........
寵物是不會說話的心理醫生,這隻叫彌助的狗安慰了很多人。
包括Dr.倫太郎。
一杯茶或咖啡,也可以療癒彼此的關係。
...........特別診療6 倫太郎的結論...........
Dr.倫太郎最後一集的演講說:
「精神分析是共鳴的科學,我認為所有精神疾病都不是病,是心的個性….
愛是最麻煩的東西,按自己所想抱緊對方,可能對方也只是感覺到疼痛…
有人說愛是執著的,無論是男女的愛、家人之間的愛…
但是如果沒有真情,救人之事便無從談起…拯救人、治癒人的,最終只有愛。」
葉子的解讀是:
每個人都是某種程度的「現代迷途羔羊」,
或許可以藉著「愛與共鳴」跟其他的「現代迷途羔羊」一起向前邁進。
文:葉子 圖片來源:網路
.....葉子的PS.....
2015年的韓劇「Kill Me Heal Me」、「海德、哲基爾與我」也都是講多重人格的劇集,
但韓劇著重真愛遇上真我(算愛情劇);日劇「Dr.倫太郎」則偏重愛與療癒的過程(愛情占比較低)。
「Dr.倫太郎」中很多段幾乎是一鏡到底的獨白式長篇敘述,相當考驗觀眾的耐心。
日本同期的收視率輸給了「家的記憶」、「天皇的御廚」。
葉子抱著閱讀的心情看戲,衝著堺雅人、蒼井優的演技繼續,
最後看出額外的心情與心得,應該是觸及葉子「心的個性」吧...
補充說明:
倫太郎喜歡的喜劇演員確有其人,是資深搞笑藝人「塔摩利」
所以,應該是「編劇喜歡的喜劇演員」
關於「Dr.倫太郎」的個人觀點:
第一集★★★★★
其他集★★~★★★☆
演員★★★★★
發現2016.05.09台灣的緯來電影台開始播出「Dr.倫太郎」
片名改為「王牌大醫生」,
肯定是從堺雅人之前的「王牌大律師」得來的方便…呃…靈感…